做好审前项目谋划工作,是开展审计的基础工作,也是探索研究型审计的基本路径,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明确审计目标和思路,提高审计工作效率;也助于审计人员准确把握审计重点和主动权,提升审计结果利用价值。
明确审计立项的背景和意图。只有明确审计立项的出发点,才能确保项目审计实施方向正确、目标明确,从而避免审计“走弯路”。每个审计项目立项时都有他特定的需求和目的,这对于具体从事审计项目实施的审计人员来说,不一定完全清楚,需要进一步调查了解,才能做到心中有数。
梳理适用的规章制度文件。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的常规武器,也是研究被审单位运行环境的重要内容,审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、重点把握。对于具体审计项目来说,涉及的审计依据较多,不可能面面俱到,但对于通用依据(指会计法、预算法、公司法等)和涉及该项目的主体审计法规,审计人员要准确把握其法规要点,做到烂熟于心、顺手拣来。
对于通用依据,要养成日常收集整理的习惯,尽可能将依据要点装入脑中。对于专用审计依据,要针对审计项目去搜集,尤其是向被审计单位收集部门或行业专用的依据,并建立行业法规库,便于审计过程中对照检查。
找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弱点。无论是常规审计还是研究型审计,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,而问题往往出现在单位内部控制比较薄弱的环节,因此,审计人员要通过审前调查,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初步判断,从中找准单位内部控制的弱点,采取针对性审计措施,提高发现问题的可能性。
选定审计项目的落脚点。与审计立项的出发点相对应,通过审计实施工作,最终要达到何种目的,可能会是何种审计结果,审计人员事先要有一个预估,或者说一种期望,并据此构建审计报告模型。对一般审计项目的最终目的而言,主要包括“摸清家底、弄清情况、揭示问题、分清原因、提出建议”等方面,但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关注重点不同,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应对。
室内外温差50℃是怎样的体验? 一股强冷空气近期侵袭我国最北省会城市哈尔滨。23日当地最低气温跌至零下34摄氏度,非常接近历史同期低温极值。“极寒”之下,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运行,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?【详细】
老有所养 期盼更舒心 2018年,在“老有所养”这个重要民生领域,全国层面会有哪些新行动?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:今年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。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。【详细】